宣传优势:借助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的支持,推广宣传,举办各类同期活动,增加参展商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吸引目标人群对展会的关注,并到场咨询参观。
加入阿斯利康后,Baselga推动了该公司与第一三共达成近70亿美元的合作,双方共同开发两款抗体偶联药物(ADC)DS-1062和Enhertu。尽管声明中没有提到Baselga的离世原因,不过据西班牙《先锋报》(La Vanguardia)报道,他可能是因患有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而去世。
临床试验表明,患者使用该产品后,疾病控制率为97.3%,总缓解率达到60.9%。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资料,Baselga致力于根据肿瘤的基因突变和分子靶标寻找治疗药物,以及研究癌症如何对一些治疗产生抗药性。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评价José Baselga称:他是杰出的科学领导者,在科学界和阿斯利康均留下了持久的遗产。他曾参与了包括乳腺癌救命药曲妥珠单抗(Herceptin)、帕妥珠单抗(Perjeta)、拉帕替尼(Tykerb)、alpelisib(Piqray)和依维莫司(Afinitor)等在内的多种癌症疗法的临床开发。2019年12月,Enhertu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此前接受过2种及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当地时间3月21日,阿斯利康官网发布公告,其肿瘤学研发执行副总裁José Baselga已于3月20日离世,享年61岁。他带领一个团队加速了抗体偶联药物、细胞疗法的开发,在表观遗传学、新的癌症治疗方面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据悉,GSK/赛诺菲预计将于2021年第二季度在全球开展这款COVID-19疫苗的3期临床研究
图片源自FDA官网 这是继2020年Cadonilimab治疗经标准治疗后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获得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FTD)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后,该产品获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Cadonilimab是康方生物通过其专有TETRABODY技术自主设计的四价双抗,同时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1) 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 4(CTLA-4)。不仅是治疗效果优异,Cadonilimab的安全性数据也令人欣喜。图片源自康方生物据公开资料显示,PD-1和CTLA-4联合治疗对肾细胞癌、胃癌、小细胞肺癌等某些难以治疗的癌症类型产生了显著改善的总体缓解率(ORR),但是这种联合疗法存在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该联合疗法未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Balstilimab+Zalifrelimab以及Nivolumab+Ipilimumab这两款备受业界关注的PD-1+CTLA-4联合疗法,ORR分别为20.6%以及23.1%~36.4%。可见Cadonilimab疗效的显著性。
2月23日,康方生物(9926.HK)宣布, 旗下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Cadonilimab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宫颈癌(除极早期IA1期之外)。参考资料:康方生物官方微信。2020年11月,康方生物公布了Cadonilimab阶段性数据,显示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7.6%。作为全球首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新药,该产品旨在实现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而不是正常外周组织淋巴细胞的优先结合,有较好的靶向性。
图片源自康方生物微信公众号根据《孤儿药法案》,凡获得孤儿药资格的候选药物,有机会获得7年市场独占权,以及FDA提供的税收减免、生物制品许可证申报费减免、处方药用户费用减免、研发资助、方案协助和快速监管审批通道等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含铂药物化疗治疗失败的宫颈癌患者,目前尚无获批的标准治疗。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仅为12.9%,安全性与PD-1单药相当,而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用药的TRAE数据为28.9%~37.0%。而这款PD-1/CTLA-4双抗似乎能够获得了比联合疗法更好的疗效,同时又大幅降低了毒副作用。
此次康方生物Cadonilimab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无疑将为加速该产品的上市进程,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高效的治疗选择。后线化疗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不足10%,无进展生存时间短,长期化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极需要有效的治疗药物来提高患者的疗效获益。
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治疗宫颈癌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2021-02-24 11:05 · angus 此次康方生物Cadonilimab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无疑将为加速该产品的上市进程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治疗宫颈癌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2021-02-24 11:05 · angus 此次康方生物Cadonilimab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无疑将为加速该产品的上市进程。
图片源自康方生物据公开资料显示,PD-1和CTLA-4联合治疗对肾细胞癌、胃癌、小细胞肺癌等某些难以治疗的癌症类型产生了显著改善的总体缓解率(ORR),但是这种联合疗法存在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该联合疗法未得到广泛应用。当前Balstilimab+Zalifrelimab以及Nivolumab+Ipilimumab这两款备受业界关注的PD-1+CTLA-4联合疗法,ORR分别为20.6%以及23.1%~36.4%。此次康方生物Cadonilimab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无疑将为加速该产品的上市进程,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高效的治疗选择。而这款PD-1/CTLA-4双抗似乎能够获得了比联合疗法更好的疗效,同时又大幅降低了毒副作用。图片源自康方生物微信公众号根据《孤儿药法案》,凡获得孤儿药资格的候选药物,有机会获得7年市场独占权,以及FDA提供的税收减免、生物制品许可证申报费减免、处方药用户费用减免、研发资助、方案协助和快速监管审批通道等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2020年11月,康方生物公布了Cadonilimab阶段性数据,显示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7.6%。
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仅为12.9%,安全性与PD-1单药相当,而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用药的TRAE数据为28.9%~37.0%。作为全球首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新药,该产品旨在实现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而不是正常外周组织淋巴细胞的优先结合,有较好的靶向性。
含铂药物化疗治疗失败的宫颈癌患者,目前尚无获批的标准治疗。不仅是治疗效果优异,Cadonilimab的安全性数据也令人欣喜。
后线化疗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不足10%,无进展生存时间短,长期化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极需要有效的治疗药物来提高患者的疗效获益。2月23日,康方生物(9926.HK)宣布, 旗下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Cadonilimab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宫颈癌(除极早期IA1期之外)。
参考资料:康方生物官方微信。Cadonilimab是康方生物通过其专有TETRABODY技术自主设计的四价双抗,同时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1) 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 4(CTLA-4)。图片源自FDA官网 这是继2020年Cadonilimab治疗经标准治疗后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获得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FTD)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后,该产品获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可见Cadonilimab疗效的显著性
目前,已有来自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首都地区等地区多达一百对夫妇对生殖中心提起了集体诉讼,律师表示,受害者可能有1000多人。澳大利亚此次针对无创PGT技术的集体诉讼给所有从事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机构也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放任一项未经认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试管婴儿治疗,谁应该为那些植入胚胎引起的出生缺陷负责?胚胎不同于普通标本,我们也希望类似「贺建奎」这样的全社会焦点事件不要在国内再次上演。
百名患者对无创PGT技术发起集体诉讼,索赔金额过亿 2021-02-23 11:09 · aday 医疗诉讼案件 近期,澳大利亚国家辅助生殖管理中心(National IVF)报道了一起严重的医疗诉讼案件,根据《时代》和《悉尼先驱晨报》对于此案件的披露显示,澳大利亚莫纳什生殖中心(Monash IVF)将未经临床验证的无创PGT技术直接运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国内又称三代试管婴儿),随后专家人员在对该项目进行内部审查时才意识到,这一无创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筛查技术的准确性远远低于预期,这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正常胚胎被遗弃,随即决定紧急叫停该项目。文章汇总了无创PGT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局限性。
文章最后表示,鉴于无创PGT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准确性问题,该技术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4、由于胚胎培养液的培养体系是经过反复验证的,通过采用微量液滴培养来提升游离DNA浓度的培养体系变动可能对胚胎发育和活力造成影响。
2019年8月,发表在辅助生殖知名国际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杂志上一篇关于无创PGT的综述文章,对该技术的多中心研究数据进行了深入评估。2、由于检测人群、采样方法、单细胞扩增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等的局限性,无创PGT检测结果与PG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异较大。1、囊胚腔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游离DNA含量低、完整性差,给染色体整倍性分析带来不小的挑战。无创胚胎植入前染色体检测技术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一项技术,同传统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不同,该技术声称仅仅利用胚胎培养液或囊胚腔液即可准确评估胚胎的染色体,但该技术自推出以来,由于准确性问题一直饱受争议。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同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生育中心(Adelaide Fertility Centre)。3、非胚胎来源的游离DNA污染,对无创PGT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据悉,莫纳什生殖中心于2019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无创PGT检测技术,在2020年9月下旬才意识到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但不幸的是,该检测项目已被使用了13,000次,涉及到数百个IVF患者家庭2、由于检测人群、采样方法、单细胞扩增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等的局限性,无创PGT检测结果与PG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异较大。
文章最后表示,鉴于无创PGT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准确性问题,该技术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澳大利亚此次针对无创PGT技术的集体诉讼给所有从事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机构也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放任一项未经认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试管婴儿治疗,谁应该为那些植入胚胎引起的出生缺陷负责?胚胎不同于普通标本,我们也希望类似「贺建奎」这样的全社会焦点事件不要在国内再次上演。